人间世

  • 首页
  • Home
  • Sample Page
退教手册
思考人性 理解社会
  1. Home
  2. 杂文
  3. This article

历史的轨迹 -- 二千年教会史

2012年02月09日 54Browse 0Like 0Comments

文章目录[隐藏]

  • 第壹部   初期教会

历史的轨迹 -- 二千年教会史

 

目  录

 

第壹部   初期教会................................................................ 3

第一章  新约教会的诞生............................................................................... 3

第二章  教会在风暴中(33-313)............................................................... 6

第三章  教会内部的成长(33-25)............................................................. 9

第四章  教会全面得胜(313).................................................................... 13

第五章  教会日形稳固(325-451)............................................................ 15

第六章  教会渐趋腐化(100-461)............................................................ 21

第七章  教会历劫而存,继续增长(376一754)......................................... 23

第贰部   中世纪教会.......................................................... 28

第八章  教会丧失领域(632-732)............................................................ 28

第九章  教会组成联盟(751一800).......................................................... 32

第十章  教皇权势的发展(461一1073)..................................................... 34

第十一章  教会被政府控制(885一1049)................................................. 37

第十二章  教会分裂(1054)...................................................................... 39

第十三章  修道主义与克吕尼革新运动........................................................ 41

第十四章  教会为自由奋斗 (1049一1058).............................................. 43

第十五章  教会继续为自由奋斗 (1056一1073)....................................... 46

第十六章  教会被迫妥协(1073一1122)................................................... 48

第十七章  教会发起十字军运动 (1096一1291)....................................... 52

第十八章  教会权势顶峰时期 (1198一1216).......................................... 55

第十九章  教会权势衰微 (1294一1417)................................................. 59

第廿章  教会内部的困扰 (1200一1517)................................................. 62

第叁部   改教时期的教会................................................. 68

第廿一章  教会开始动摇 (1517年10月31日)........................................ 68

第二十二章   教会大大骚动(1517一1521).............................................. 74

第二十三章   德国教会的改革.................................................................... 80

第二十四章   瑞士的改教运动.................................................................... 83

第二十五章   重洗派.................................................................................. 90

第二十六章   西欧的改教运动.................................................................... 93

第二十七章   苏格兰教会的改革(1557一1570)....................................... 95

第二十八章   英国教会的改革(1534一1563).......................................... 98

第二十九章   罗马教会从事改革(1545一1563)..................................... 102

第三十章   复原派教会为生存奋斗(1546一1648).................................. 105

第肆部  改教後的教会...................................................... 110

第三十一章   英国教会仍然动荡(1558一1689)..................................... 110

第三十二章   公理派   浸礼派................................................................. 115

第三十三章   亚米纽斯主义   贵格派...................................................... 118

第三十四章   敬虔主义  莫拉维弟兄会..................................................... 120

第三十五章   苏西尼主义, 神体一位论, 现代主义..................................... 124

第三十六章   循道派................................................................................. 126

第三十七章   东方教会与罗马教会............................................................ 131

第三十八章   德国与英国的宗教生活........................................................ 133

第三十九章  改革宗教会大受逼迫.......................................................... 136

第四十章  教会再度增长 —— 自公元1500年到现在................................ 142

第伍部   新大陆的教会.................................................... 145

第四十一章  教会进入新大陆.................................................................... 146

第四十二章  教会经历大觉醒.................................................................... 153

第四十三章  新兴国家的教会.................................................................... 155

第四十四章  十九世纪初期的教会............................................................. 157

第四十五章  教会处于混乱时期................................................................. 161

第四十六章  教会面对新问题.................................................................... 167

第四十七章  加拿大教会........................................................................... 172

第四十八章  教会努力保守信仰................................................................. 175

第四十九章  教会联盟与联合.................................................................... 177

第五十章  回顾与前瞻............................................................................... 180

 


第壹部   初期教会

 

新约教会的诞生

教会在风暴中

教会内部的成长

教会全面得胜

教会日形稳固

教会渐趋腐化

教会历劫而存、继续增长

 

第壹部  初期教会导论

 

——本书的第一部份着重基督教早期的成长。我们将看到它如何从耶路撒冷的一小撮人扩展到涵盖当日地极的大团体。教会在人数及地域上增长之时,也同时塑造成一个组织型态;它对真理的认识日益增进,也同时发展出一套信仰体系。

——教会诞生不久就开始受逼迫。首先是受犹太人逼迫,后来则受异教徒逼迫。我们将看到教会如何在逼迫中得到解救,基督教如何变成罗马帝国的国教。

——我们也将读到,在这段期间教会如何忍受北方蛮族的入侵。他们洗劫了城镇,推翻了西罗马帝国。在本书第壹部结尾,我们将了解教会如何藉着传福音及教育工作,肩负起将蛮族基督化的使命。

——在阅读每一章的开始,最好先记住章题上所注明的年代,因为不同的两章可能记述不同的历史层面,却属于同一个时期。若能把年代放在心中,对于阅读本书及了解当时清况会有不少助益。

 

 

第一章  新约教会的诞生

 

 

       1.教会的历史背景

       2.教会的本质

       3.有形环境的预备

       4.属灵环境的预备

       5.教会的扩展

       6.教会的特点


 

    1.教会的历史背景  旧约圣经、有关弥赛亚的应许、基督生平及使徒行传,都是教会历史的最佳导论。

起初神的启示是给全人类的。但在旧约时代,神只向第一位希伯来人亚伯拉罕,启示他所应许的救赎;神对这位信心之父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当新约教会诞生时这个应许便得到应验,因为救赎的福音藉着教会被传到了外邦各族(加三8)。现在,正如起初一样,全人类都可以有份于这真信仰的福祉。

希伯来人是旧约真理的领受者,神又在末世差遣他的儿子耶稣基督,向他们晓谕他自己(来一1一2),但他们拒绝基督,不接受他是旧约所应许的弥赛亚,因此,神将福音转而传给外邦人。

由于这个历史背景,基督教和犹太教就有了密切的关系。耶稣基督是神在旧约所应许的弥赛亚君王,他的降临是神应许的实现。马太特别警觉于新、旧约的关联,因此在他写马太幅音时,常在纪录耶稣的事迹之后附上一句:「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

 

    2.教会的本质  耶稣基督藉着传道、受死与复活,将旧约的「国族教会」扩大,而成新约的「普世教会]。他清楚地说明了这个新教会属灵的本质。他并未让教会成为一个机构,却强调建造教会当依循的法则;他并未指示门徒教会表面的架构当如何,却差遣他们出去,奉他的名传扬因信得救的福音;甚至当他警告门徒将会遭到逼迫时,也不是指罗马皇帝,却说是「地狱的门」。在即将离世之际,他应许赐下圣灵,这圣灵将带领他的门徒进入真理。并且圣灵降临也是他的门徒要将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到地极的记号。耶稣的一切教导可以证明一个事实:这个新约的教会乃是一个属灵的团体,是由圣灵建造,也是由圣灵亲自引导的。

 

    3.有形环境的预备  圣经说:「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加四4),这句话清楚说明神预备了有形的环境来迎接他儿子的降世,以完成救赎大工。神到底如何预备?新约教会的诞生,以及教会自耶路撒冷向外扩展时期的世界情势到底如何?

当时的「世界」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路加多次在他的福音书中提到罗马帝国的历史事件,显示这些史实对耶稣临世的重要性。例如路加福音中提到:「该撒亚古士督有旨意下来……」(路二1)以及「该撒提比留在位第十五年……」(路三1)。

大罗马帝国为传播福音预备了最佳的有形环境。它平息了多年蛮族间的争战,代之以和平的气息;它建设了伟大的桥梁与公路网,使旅行者的足迹可以踏遍当日的「世界」;它安定了海盗出没的海域,使航海旅行及海运贸易成为当时最通行之事;它也保护了它的臣民,使他们免于强盗及暴动的扰害。所有这一切条件都有利于福音使者的工作,使基督的使者可以沿着罗马帝国为「军事目的]所建的大道,把「平安的福音」传到全世界。

 

    4.属灵环境的预备    不仅有形的世界环境给宣教士有利的条件,连属灵与知识的环境也为宣教工作做了周全的预备。 希腊将它的文化传遍了近东地区,也以它的文明「征服」了罗马帝国。 希腊语言成为当时的世界语言,以致保罗在罗马帝国内到处传讲福音时,可以用希腊文与听众沟通。 在传道旅程中,保罗向犹太人提及旧约经文时,引用的是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这是旧约圣经在公元前二百年左右,由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的译本。

希腊哲学使许多人对他们所认识的神只产生怀疑,以致逐渐将各种神秘怪异的活动视为神话及传说。民间的神只早已名誉扫地,但罗马官方仍然鼓励这种地方性的宗教,主要是利用宗教来减少平民的造反。至于罗马的国家宗教,则纯以政治为目的,并不能为烦乱的心灵提供真实的安宁。这一切带给人类的,不过是道德的真空,并不能造福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福音带着平安的应许来到世上。它应许人罪得赦兔、担重担的得安息、在基督里有确据、赦宥、生命与救赎。这真是打入人心的大好信息,而这「时候的满足」,也使真道的快速传播成为可能。

 

    5.教会的扩展  促使教会从发源地耶路撒冷往外扩展的原因很多。神直接启示彼得,向他说明神的教会应该包括外邦人;司提反的殉道,以及保罗等人的逼迫,使初期信徒不得不离开耶路撒冷,分散到各处;五旬节时,寄居异邦的犹太人从各国回到耶路撒冷,他们亲睹圣灵所动的工,当他们再回到寄居地时,也把救恩的信息带到那里。

正式被教会差派的宣教士,如保罗等人,把福音传给外邦的异教徒;非正式被差派的许多初期信徒,也主动、热诚地往多处为基督作见证。

 

    6.教会的特点  起初耶路撒冷教会有属灵美好的名声;信徒在爱中合而为一,共享物质的好处,关怀各人的需要;教会诚然是「同心合意」的。

这个年轻的教会也有败德的行为及意见不合等污点。自私自利成为绊脚石;使徒建立的教会面对党派、讼案、滥用圣餐等问题。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格格不入,不易接纳对方为弟兄。

虽然有这许多因人而来的缺点,教会仍然是基督的身体。为了这教会,神预备了世界;为了它,基督献上他自己;也为了它,使徒们受苦又受死。

如今,藉着圣灵的祝福,这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即将变成大山,充满天下。(但二35)

 

 

研讨问题:

1.教会是什麽?教会的工作是什麽?教会的头是谁?

2 . 加拉太会三8一14说明旧约犹太人和新约信徒的关系是什麽?

3.加拉太书四4的「时候满足」对于耶稣基督的降临有何意义?

4.耶稣为建立教会做了什麽事?

5.圣灵为初期教会做了什麽事?

6.为何彼拉多用希伯来文、希腊文、拉丁文写耶稣十架上的牌子?

7.希腊文化对初期福音的传播有什麽影响?

8.为什麽犹太人这麽难接纳外邦人?他们后求是怎样被说服的?

9.教会是有形的,还是属灵的?为什麽?

10 . 初期教会时代所行的神迹有什麽功用?

11.什麽是希腊文化?

12 . 在基督福音信息临到犹太人之前,试想,腓利会不会前住撒玛利亚传福音、设教会?他可不可能去向一个埃提阿伯人传道?

 


第二章  教会在风暴中(33-313)

 

 

      1,教会的英勇时代

      2.使徒教会遭受逼迫

      3,第一个逼迫基督徒的皇帝──尼禄

      4.伊格那丢、游斯丁与坡旅甲

      5.马可奥热流继续逼迫

      6.风暴中的平静

      7.摧毁教会的努力

      8.加利流宣布停止逼迫


 

    1.教会的英勇时代  基督早已预先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们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 教会的第一个三百年,信徒不断经历火炼的逼迫,这段时期被称为「教会的英勇时代」。

 

    2.使徒教会遭受逼迫  许多教会领袖及新兴教会的信徒,为了信仰而受苦。新约圣经中可以看到早期逼迫的记载。彼得和约翰不止一次地下监受刑;司提反与雅各均遭杀害,以殉道者之身受死。

有一次,保罗在哥林多的同工被犹太暴民拖进罗马方伯迦流的公堂,迦流不愿审问,要犹太人自己去处理;当犹太人仍不停地控告保罗,方伯生气地把他们撵出公堂。

基督徒最先所受的逼迫是来自犹太人,但过了不久,罗马政府对基督徒的态度也有了改变。

 

    3.第一个逼迫基督徒的罗马皇帝——尼禄

公元64年,当罗马皇帝尼禄(Nero)在位时,罗马城发生一场大火,延烧了六天六夜,全城绝大部份焚为灰烬。谣言传出,放火者是尼禄王本人,于是引起罗马人对皇帝的愤慨;为了转移百姓的怒恨,尼禄便嫁祸于人,将焚城巨祸归咎于基督徒。虽然这是捏造的控告,却有无数基督徒被捉,遭到残酷的逼迫。有些人被缝在兽皮里,任凭猛犬撕成碎片;有的女人被绑在野牛后面,拖曳至死;入夜以后,基督徒一个个被绑在尼禄庭院的火刑柱上焚烧,凡是恨恶基督徒的罗马人可以自由进入庭院参观。在这同时,尼禄王本人则驾着马车在庭院中绕行,邪恶地享受这幅残忍的景象。

根据传说,使徒彼得与保罗都在尼禄逼迫期间相继于罗马殉道。据说,彼得是倒钉十架而死,在行刑前,他要求将十架倒置,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与他的主以同样方式去世。身为罗马公民的保罗,则被斩头而死。

这时期对基督徒的残杀,只局限于罗马城,还没有扩展成全国性的大逼迫。

 

    4.伊格那丢、游斯丁与坡旅甲  接下来的一百年中(公元68~161年),罗马帝国尚没有对基督徒作全国性的逼迫,只在某些地区分别处死基督徒。这期间最著名的几位殉道者是: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丢(Ignatius),士每拿主教坡旅甲(Po1ycarp),以及伟大的护教士游斯丁(Justin)。游渐丁勇敢地著书,竭力而有效地为基督徒辩护。

依格那丢(公元67一110年),是在皇帝的命令下被捕,被宣判投入罗马的野兽笼。他早已渴慕这份将生命献给救主的荣耀,因此他说:「愿野兽急切地扑向我,否则我将激动它们。来吧,群兽们;来吧,撕裂和践踏,碎骨与断肢;来吧,恶魔凶残的折磨;唯让我得着基督。」

坡旅甲是经使徒亲自带领的最后一位信徒。他被捕后,被带到士每拿的竞技场中,场内坐满了观众。由于在基督徒的敬拜场所中,没有神像的设置,异教徒认为基督徒不信神的存在,控告他们是无神论者。罗马地方官提醒坡旅甲,既然他年事已高,不如藉着与重众一同呐喊「除掉无神论者」以表示自己的悔悟,坡旅甲直视着眼前的群众,用手指着他们喊着说:「除掉无神论者!」

接着地方官对他说:「辱骂基督,我就释放你!」

但坡旅甲回答说:「八十六年来我事奉他,他未尝亏负过我,我怎能咒骂这一位曾经拯救我的人?我是基督徒,他是我生命中的王!」

于是地方官向群众宣布说:「坡旅甲承认他是基督徒了!」

群众喊叫说:「把他烧死!」

立时,木材堆集了起来,坡旅甲请求不必将他捆在火刑柱上,他说:「就让我这样吧,因为那加给我力量的必能帮助我坚立在柱前,无须用钉子将我钉牢。」于是柴堆被点燃起来,当火焰吞噬坡旅甲之际,他大声祷告说:「主啊,全能的神,基督的父,我赞美你,因你使我配在此时此地加入你见证人的行列,得以分尝基督所饮的杯。」坡旅甲于公元156年殉道。

殉道者游斯丁(公元100一166年),是一位哲学家,他与另外六位基督徒一同在罗马被鞭打后斩首,他以喜乐的见证面对死亡。他最后的话是:「我们不求别的,只求为主基督耶稣受苦;因为在基督审判台前,这将带给我们救恩与喜乐。」

 

    5.马可奥热流继续逼迫  罗马皇帝马可奥热流(Marcus Aurelius)下召将基督徒的产业归给告发他们的人。这个召令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凡想得到基督徒产业的人,立刻就向政府告发,逼迫也随之成为全国性的行动。基督徒在各处被搜查出来,遭到严审及杀害,他们的财产也同时归给了告发者。

在高卢(今日法国)南部,里昂和维也尼教会也在马可奥热流统治下大受逼迫。政府使用各种酷刑,威逼基督徒否认信仰,但当那些逼迫者发现没有任何刑罚可以叫基督徒否认信仰时,他们便将有罗马公民身份的基督徒斩首,其他基督徒则抛给竞技场内的猛兽。

异教徒从远近各地涌进竞技场观赏,欢乐地看着基督徒步向死亡。最后轮到的一位是白兰地娜姊妹(B1andina),她已经亲睹许多人殉道,也不断鼓励其他基督徒要至死坚定;最后她自己带着感恩和喜乐,勇敢地走进竞技场,立时,一面网子将她罩住,把她展露在凶悍的野牛面前,好几次野牛用尖角将她抛上高空,终于把她蹂躏至死。

他们将殉道者的尸首焚烧,把灰烬洒在隆河里,并讥讽地说:「这下,且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身体还会不会复活?」

    6.  风暴中的平静  马可奥热流去世后,逼迫平息,平静约有七十年;其间除了公元200年至211年皇帝瑟维如斯(Septimius Severus)在位时的短期逼迫外,教会大致来讲,都得享安息。

这期间,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曾掀起狂烈的逼迫,俄利根(Origen)的父亲与许多殉道者一起被处死。俄利根在他父亲殉道之时,仍是个年幼的孩子,他的母亲费了好大的努力才拦阻他不走上殉道者之路;后来,他成为基督教最伟大的学者,这时期,另一位殉道者是一位伟大的教父爱任纽(Irenaeus),他曾以精彩的文笔写了「驳异端书」。

 

    7.摧毁教会的努力  第一位有计划地要毁灭教会,而展开全国性大逼迫的皇帝是德修(Decius)幸亏他仅在位两年(公元249~251年)。经过七年喘息之后,教会又进入皇帝瓦勒良(Valerian)的逼迫;接下来,教会再度获得四十年平静。公元303年,罗马皇帝戴克里仙(Diocletian)又开始大肆逼迫,他的继承人加利流(Galerius)也继续逼迫之举,直到公元311年。

这时期基督徒所遭受的折磨,极其残忍恐怖,非笔墨所能形容。教堂被毁、圣经被焚,无论殉道人数或刑罚的残酷,此次逼迫都远超过其他各次,因为这次逼迫是有计划、全面的行动,存心要把基督教从帝国中连根铲除。杰出的教会领袖居普良(Cyprian)就是在此次逼迫中殉道;俄利根于受苦刑后不治,也死在这个时期。

许多罗马的基督徒在城郊的茔窟中找到避难所。这些茔窟乃是一大片深入地底的通道,由于罗马城是建在较软的石头上,政府严禁百姓在城区内埋葬死人,因此,在罗马城郊挖掘了许多又长又窄的隧道,彼此相连,长者可以蔓延五百哩,而且彼此跨越、转接,形成一个垂直的迷魂阵,有些地方甚至深入地下三十尺。就在这些隧道的墙边上,人们一排排地挖掘,安葬死人。一旦逼迫临到,许多基督徒就躲进这些茔窟中;他们也将殉道的弟兄姊妹被剁剩的残肢,埋葬在其中。

戴克里仙和加利流的逼迫,是所有逼迫中最厉害的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异教世界终于耗尽它的威力,发完它的狂暴。

 

    8 . 加利流宣布停止逼迫  公元311年,皇帝加利流突罗不治之症,痛苦万状,在病床上发布了一项诏谕,准许基督徒恢复聚会,并请他们为皇帝及国会祷告。

加利流这项诏谕不能算是基督教的完全得胜,因为加利流只是给予基督徒一部份容忍而已,虽然如此,教会全面的得胜已经近在眼前了!

 

 

研讨问题:

1.逼迫对于教会的影响是什麽?

2.解释以下名词:加利流、罗马茔窟。

3.为什麽有些基督徒渴望成为殉道者?

4.罗马政府为什麽要逼迫基督徒?

5 . 为什麽我们对公元70年到300年间的教会情况所知不多?

6 . 阅读一些殉道者的传记,写下你的感想。

 


相关文章

  • 说信仰 说邪教(郭德纲)

  • 邪教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對策

  • 信徒如何乘風破浪﹖黃子嘉牧師首講「快樂之道」

  • 全新的你

  •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Tags: None
Last updated:2012年02月09日

Angelife

专注

Like
< Previous
Next >

Comments

Cancel reply
搜索

Angelife

专注

最近评论
发布于 4 个月前(12月24日) Hi, this is a comment. To get started with moderat...
发布于 9 年前(07月03日) 我喜欢,顶一个!
发布于 9 年前(07月03日) [...] 根据《病》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待问题主观,无法接受不同的意见,思维能力低,情绪控制...
发布于 9 年前(07月03日) [...] *参见: 日常问题自检流程图 [...]
Tag aggregation

COPYRIGHT © 2021 人间世.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